ARTICLES/文库
《奇迹男孩》:密密“缝”着育儿经
2018-01-29 • 21860一句话里说了3次“这本书”,而不是这本小说,是因为初读时我数度疑惑,如此刻骨铭心的养育之痛,会是虚构而不是纪实。云朵里的幻象容易编织,家中客厅里摆放在显眼处的那一捧插花,美或不美,最难掩饰。而《奇迹男孩》讲的故事,就是普尔曼家呵护了多年的一棵长得有点歪的小树,被移出家庭这一“温室”后,都遇到了些什么。
这一帮助,就是28次整容手术。到《奇迹男孩》原著的作者J·R·帕拉西奥开始讲述故事的时候,奥吉的脸是这样的:
皮肤全部干枯,整张脸就像融化了一样。
上颚依然还有一个洞……不得不用口腔前半部咀嚼食物……
下巴像是被撞歪了,乌龟般的瘪嘴……
所以,我不认为将“奇迹”改成“奇迹男孩”是个好主意。如此一改,读者、影迷就会将关注度集中到那个名叫奥吉的男孩身上:被他的脸惊吓得不知所措之后,心随他的一举一动而疼痛、而感动,最后,为奥吉不屈服于不公命运的励志故事,而热泪盈眶。
这样的解读,也没有问题。从小说到电影,《奇迹男孩》似乎也在用很大篇幅告诉我们,就要读5年级的奥吉,是怎么走出家门走进比彻中学、又怎么越过因外貌招致的歧视这一关,从有一个好同学开始,渐渐成为比彻中学许多人的好朋友,最终成为比彻中学的年度优秀学生的。这样的脉络,像是坐实了《奇迹男孩》就是一个脸部有着严重缺陷的奥吉如何不畏歧视、不怕讥讽地走进学校、走向社会的励志故事。
那么,出版《奇迹男孩》的九久读书人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什么要在环衬上印上这样的文字?“为了避免孩子尖叫伤害到小女孩(脸部严重伤残),帕拉西奥立即带领孩子离开,离开时她听到后面小女孩的母亲冷静、友好地说,好了,孩子们,我们该走了哦”?我一遍遍地读这几句话,越来越觉得,触动帕拉西奥暂时搁下画笔写起《奇迹男孩》的,一定是小女孩妈妈的冷静和友好,因为,小女孩母亲的冷静和友好,蕴含着母亲在不幸有了一个伤残孩子后所抱持的态度,亦即用什么样的态度引导自己的伤残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可见, 《奇迹男孩》其实是想传达给我们,奥吉的父母更主要是奥吉的妈妈普尔曼太太,在不得不成为一个特殊孩子的妈妈以后,是怎么努力帮助奥吉变成我们每个人的邻家男孩,让他融会进芸芸众生,过上普通人生活的。
这个过程不轻松,所以,奥吉由家人扶持着蹒跚起步到能够独立面对社会的故事固然令人感动,可是,对家有儿女的母亲来说,读到密密“缝”在《奇迹男孩》里的教育经,才算是收到了帕拉西奥送给我们的礼物。
只是,相比我们从前通过各种途径读到育儿经,奥吉妈妈的,有着完全不一样走向。那些“经”,总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将我们家的那个普通孩子培养成超常的少年儿童,继而成为哈佛女孩或者耶鲁男孩。奥吉妈妈传授给我们的,则是如何让一个被基因“欺骗”的男孩,能够平安长大,能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所有孩子正在接受的教育——却原来,化特殊为凡常,竟是如此困难重重。
这还只是帮助奥吉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开端。被同学嫌弃、被同学孤立、被同学家长歧视等等,普尔曼太太不顾丈夫“奥吉一到学校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的警告,下定决心要将奥吉送进比彻中学前预想到的问题,一个不落地纷至沓来,与奥吉一次次谈心,与校长一次次交流,与奥吉同学的家长沟通,在忙得不可开交的间隙完成搁置已久的论文,永不言弃地推着奥吉往前走……那真是言传身教呀!于是想到,现在的家庭教育,年轻的爸爸妈妈一边抱怨学校的家庭作业过于繁多,一边又花钱买了网络课程来填满已经不多的亲子时间。家庭教育,难道不应该像普尔曼太太那样走进孩子的卧房,用亲人间的肢体接触和语言沟通来纾解他们在成长路上遇到的波折吗?你看奥吉的姐姐维娅,总是懂事地分担着父母的忧烦,但是这个小姑娘毕竟也是孩子,受到冷落的感觉蓄积到一定程度时,维娅也会情绪失控,去看看普尔曼太太是怎么处理这一问题的吧,那简直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作者:吴玫
來源: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