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文库
英文阅读,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具
2017-06-01 • 13220“孩子的阅读能力如何?应该如何选合适的书读?”这是母语国家也经常出现的问题,当然人家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了,而我们作为二语国家,在进行英文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要远远多于这两点,因此我们不能将外国人的分级阅读产品直接拿来就用,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人家的阅读水平测试与分级不是给非母语国家准备的,
第二,单是那种系统界面,就够家长们心乱一阵子了。
“孩子不爱读怎么办?孩子说读不懂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才是我们中国人最痛的两点,别说英文不爱读,中文也不爱读呀,不然为什么每年统计中国人阅读量时总是少于人家多少倍,这可是不分中英文的哟。我们做阅读可能紧扣这两个痛点的话,比在这里讨论什么分级最科学等之类的命题要可行的多。我们平时书上写着1级,2级,这一类难度评定都来自出版社,因为缺乏技术算法,而且分级结果和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业务直接相关,分级结果都变成了“专家导向的阅读建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适合 X 岁儿童阅读的读物”。不论是学生还是成人,科学地测评阅读能力始终没有实现。
当阅读的重要性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提及时,91reading已经通过五年时间探索出一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大量应用到各级培训机构中,在对原版书分级的同时,还给学校提供全方位的阅读解决方案。
91reading标准做法是先把读者的阅读能力与原版书都分成了 13个等级(代表学龄前、小学、初中和高中 13 个阶段),通过各种公开成熟的语料库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字频、词频和长难句,涉及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算法,并且不断加入各种语料进行完善。由于中国没有英文阅读数据可参考与建立初级模型,所以在这方面,91reading一直在累计中国人的英文阅读数据,力求分级更中国化。
具体来说,91reading对英文阅读标准的研发主要从以下入手:
首先建立最新最前沿的语料库,其中包括平衡语料库(学生日常能接触到各种原版书阅读内容)和非平衡语料库(经过专家评定过的教材类阅读内容),通过机器分词将语料进行切割,从字频、词频、句式等不同层面建立初步标注的语料库;借鉴国外原版书的数学模型,用机器学习的知识(比如类神经网络)打造一个初步模型;在对初步模型测试的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的算法,通过交叉学习挖掘难以被人为发现的学习特征;最后再根据学生主动做题产生的数据、以及阅读行为中产生的数据(比如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不断对算法进行修正。
CTO韩震透露目前91reading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目前国外产品的分级模式主要以分级,并提供相应测评为主。
91reading虽说也是做英文原版书分级的,但是有了很大的创新,在国外单纯分级模式的基础上加入自适应晋级体系,也就是说任何用户,在注册确定阅读能力之后,系统就会自动给出适合用户的书单 ,并且通过用户读完每一本书之后的测试结果,重新适时地修正用户的阅读能力水平,并重新给出新的推荐阅读内容,最重要的是当一个用户读得越多,计算机通过对用户阅读内容的分析也会越来越细,最后不但能给出适合用户阅读能力的内容推荐,而且还能进一步缩小推荐范围,主推能力以内你最喜欢的内容,比读者更了解自己的喜好。
关于阅读能力的晋级与内容自动推荐在业内称之为全智能自适应每个用户,这些都是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型结合才能相对准确给到用户。这也是91reading区别于国外分级系统的最大一个亮点,之所以说是最大的亮点,还是因为我们中国的老师家长读者对原版书横向知识了解太少,因些他们对这类功能更加青睐。
二、系统内增加了阅读社交功能
我们知道,中国目前对原版书需求最大还是中小学生,主要需求点还是为了语言学习,所以当读书变成了种学习心态时,对孩子们来说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这也就是国外分级产品到中国之后,孩子们并不买账的原因,因这在你这上面还是不停地涮题,与平时线下学习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经过两年多公测情况来看,我们读书也好,健身也好,不能光是一个人偷偷地练,得需要公众认可与监督,同时还要有成就感,所以我们在91reading里增加了朋友圈等类社交功能,可以在空间写与阅读心得,可以看看关注的同学都读了哪些书等等,总之一句话,中国家长虽然要求学生阅读涮题,但是我们更多地认为孩子们也需要涮存在感,国人大多不都这样吗!
三、系统性解决阅读过程无法监测,自主阅读的“水分很大”的问题
韩震表示,因为英文自由阅读的不确定性,要在中国推进阅读分级方向,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支持。在国家各种政策的驱动下,很多学校都把英文阅读加入教学体系中,但是对于学生课后阅读成效更本无法监督与评估。再加上家长们可能更多地在关心阅读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功利性,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要远远大于阅读本身,本着这周不读书,暂时对考试不会有大的影响的前提下,对孩子的英文阅读就采取了能读就读一点,不读也行的态度,把英文阅读总是放在最后一项,这种局面,对于提倡阅读的老师与学校来说也实属无奈。
但和KET,PET之类的考级考证,升学提分比起来,阅读并不是 K12 阶段的刚需,有意识的家长与学校,都会明白,哪怕就从最简单的语言学习角度出发,读原版英文书也是能明显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但毕竟需要时间才能内化,因此有些家长把英文阅读定义为很重要,但不紧急,并放在每个学习计划的最后一项,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只要孩子英文成绩过得去,读不读书就随他去了,这是最让老师们无奈的地方。英文是这样,中文阅读也好不到哪里去,其实只要孩子语文成绩好,读不读书家长也就不强求了,把读书的时间又省出来去学数学了。
为了解决这种局面,91reading通过对自己线下的实验学校进行了长时间的学生阅读行为的跟踪与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阅读加线上活动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半年为限,只要跟91reading合作的机构通过这个系统工具,基本上有能力自主阅读的学生,每周有阅读的达到80%,阅读量达到母语国家水平的基本上都能达到50%以上。
四、有组织有规模地集体阅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作用很大
其实,孩子不读书,并不是不想读,或没有阅读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传统学业的时间挤压,并且没有真正的阅读氛围而形成的。
91reading划定图书难度系数,并与人的阅读能力进行匹配,统一了统计口径与表达方式,在不需要老师家长过多干涉的情况下,就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致,不但能线上测评还能线上直接阅读,由于电子资源的便利性,孩子们读起来就可以没完没了,有时需要家长控制才能停下来,就是线下阅读达不到的效果,毕竟系统的激励机制做得是比较完整的,而且比线下奖励来得公平,来得及时,而且读书比涮奥数题,背单词还是要有意思的多。
总之,用户产生阅读行为之后,是需要监督与评价体系去对学生产生认可的,否则他们是没有动力去阅读的,他们可不管阅读是不是对学习有帮助,也不会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生用户其实目的很简单,我去读书了,有人关注我读书了,而且这本书读完之后评测结果好,系统还有很多的奖励,我读的比我们班同学多,我得到的奖励比同学们多,比他人好。这就是一种成就感与荣誉感,当然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
而中国学生的阅读环境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因为家长对电子屏幕的顾虑,数字阅读在国内的推行相对困难。但是91reading并不像 Kindle那样只是做了一个电子阅读器,对于害怕电子屏伤眼睛的用户,可以线下纸质书阅读,然后上91reading上进行评测,让学生拿到测评结果后,在书库内推荐里找到合适自己的书线下阅读,所以说用户是线下阅读还是线上阅读并不重要,对这个系统来说完全支持,效果是一样的。
关于如何提高英文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或后台给我们留言。